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模板工艺是塑造优良的结构观感质量的关键环节。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施工采用了大型钢模。其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又各有什么改进措施呢?一起来看看吧。

1接缝缺陷

(1)由于大模与角模是硬对接的,必然产生对接缝隙,结果导致漏浆和错台现象。

(2)由于模板本身的制做误差:运输、放置、吊装过程中的碰撞院以及浇注混凝土时的挤压,以及就位和拆除时的硬作业(撬杠撬),造成模板的轻微变形,进而加大了对接缝隙,也即加重了混凝土表面的缺陷。

(3)由于角模变形,特别是搭接企口处的变形院企口处的灰浆清理不净院或者是因作业中缝内夹入了杂物,或者是由于角模与地面间及角模与大模间的摩擦力所致,造成角模与大模问的对拉螺栓无法将二者对拉的严丝合缝,结果造成角模与大模结合的不平而形成混凝土表面的错台和漏浆缺陷院造成角模扭转而形成墙体阴角不方正。此时,即使采取措施对角模进行校正,也只能校正模板的上口部位,因模板已封闭,下部的问题不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无法校正。

以上问题的存在给装修阶段带来剔凿、打磨和修补的工作量,其总体上产生的人工和机械材料费不可忽视。且剔凿往往破坏结构,也应当尽量杜绝。

改进措施

(1)尽量减少模板对接缝隙:将L形模板的拐角设计成与模板的主龙骨甚至是与贴模的次龙骨平齐即。

(2)适当加大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组装调节缝的宽度(比如加大到15mm宽)。

实际上,调节缝的宽窄并不十分重要。主要在如何保证两块模板之间不错台和如何保证缝隙处不漏浆,故这里措施用辅加龙骨的方法或采用打钢楔的方法解决错台问题,而采用在木板上钉凸形橡胶条挤入缝内的方法解决密封问题。吊装时先吊较长的模板,然后按顺时针(对内墙模板而言)或逆时针(对外墙模板而言)的方向逐个吊装,只是最后一块模板镶入稍显困难而己。吊装校正完毕后再镶嵌缝扳,打楔子,在将两块模板校正到同一平面上的同时也将嵌缝板上的凸形橡胶条挤入调节缝内而达到了将模板校平且密封的目的。拆模时先从易启动的较短的模板拆起,一个房间只需起出一块模板其余模板的拆除与一般模板的拆除无异,这里只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调节缝很窄(15mm宽),能否在这样小的间隙内使模板克服混凝土的粘结力而脱离墙面。只要使模板脱离了墙面,吊出是不成问题的。

2安装拆卸

困难

现行大模板较重,安装就位和拆卸时往往需要使用撬杠撬,结果往往将模板的局部撬变形。就位时主要从大模板的底部撬动来串位。

改进

措施

在大模的底部选取数个合适的位置用小型钢件加固并设撬孔,既便于使用撬杠又不会因撬杠的使用而破坏模板和混凝土。拆模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克服混凝土的粘结力而使模板脱离墙面。因隔离剂的使用混凝土的粘结力并非很大,完全可以不使用撬杠而可以反向利用加固每道墙上相对两块模板的大螺栓来达到目的。可将大螺栓的一端用小螺栓固定在一侧模板上,而相对一侧可在该大模的主龙骨和大螺栓上分别开楔槽,两个楔槽位于同一垂直面上而相互错开一定距离(比如错开10mm),然后打入钢楔使大模与大螺栓之间相互挤压形成两块模板间相互外撑的力量而使两块模板脱离墙面。

3底部

漏浆

大模板底部同已打完的混凝土表面是硬接触的,因此必然产生接缝从而导致产生底部漏浆现象。底缝漏浆往往造成墙体混凝土的烂根现象。

改进

措施

在大模的底部选取数个合适的位置用小型钢件加固并设撬孔,既便于使用撬杠又不会因撬杠的使用而破坏模板和混凝土。拆模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克服混凝土的粘结力而使模板脱离墙面。因隔离剂的使用混凝土的粘结力并非很大,完全可以不使用撬杠而可以反向利用加固每道墙上相对两块模板的大螺栓来达到目的。可将大螺栓的一端用小螺栓固定在一侧模板上,而相对一侧可在该大模的主龙骨和大螺栓上分别开楔槽,两个楔槽位于同一垂直面上而相互错开一定距离(比如错开10mm),然后打入钢楔使大模与大螺栓之间相互挤压形成两块模板间相互外撑的力量而使两块模板脱离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