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势复杂,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其中,干旱半干旱气候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降水量大大少于水分的蒸发量,再加上人工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该地区的土壤出现严重的侵蚀现象,植被稀少,加剧了当地风沙天气对人们生活造成的损害。因此,在这样的气候与土地特点下,急需采取抗旱造林、恢复绿化的措施,保持水土平衡,维护好生态环境。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节水保水 

  由于气候、水文分布的不均匀,造成人们生活的各个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平衡。虽然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一个地区,当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常年的降水量在200mm以下,则称之为干旱地区,降水量分布在200~500mm之间,则为半干旱地区。由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严重缺水,使得该区域的植被成活率低。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对该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技术能够在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1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的基本概述 

  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节水保水技术的支持能够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首先,对于树种的筛选,要选择没有病虫害、无劈裂和没有机械损伤的树种,栽植坑的规格为50cm×50cm×60cm。选取容量不超过500ml的矿泉水瓶,在中间位置扎1个不超过0.4cm的小孔,在瓶盖上装1根约30cm长的细管,长度要延伸到地面,将水瓶平放入栽植坑,细管要露在外面方便注水,并选择生长粗度0.2~0.3cm侧根系,从瓶中间的小孔伸进瓶底,再按顺序进行埋土、浇水、地膜覆盖等步骤。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起到蓄水作用,每逢干旱季节,遇到下雨天,雨水能够顺着植物的根系流进水瓶,从而形成循环水,使根在水中生长。一旦长时间不下雨,树叶会出现反卷,只需要用注射器向细管中注水,使瓶中始终保存水分,以保证树种的正常生长,防止树苗死亡。 

  2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 

  樹种种类的选择决定着造林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要根据树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去选择。树种能否成活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选择的树种分别要考虑其深根性、根系的发达程度、耐高温干旱等方面。其中,树种的抗干旱性尤为重要,并不是所有能够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都具有相同的抗干旱能力。植物的抗干旱性体现在根壮叶小上,它们的根部发达,能够贮存大量的水分,叶子普遍为针刺状,叶子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并具有角质层发达,含孔较多的特点,以能够保存大量的水分为优。例如,适合选择抗干旱能力较好的树种类型有杨树、榆树、柏树、松树、沙棘、花棒等。 

  3抗旱造林的整地技术 

  抗旱造林的整地目的是通过提升土壤的增肥能力和透水性,从而提升树种的成活率。抗旱造林的整地技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顾名思义就是要将造林的土壤进行整块大面积的翻垦;局部整地是对造林的部分土壤以长条或块状的形式进行分块的翻垦。相对于局部整地来讲,全面整地的方式比较适用于平坦的地区。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导致降水时间短且量少,导致土地干涸较快,储水困难,通过整地技术能够拦截地表径流,从而起到储水作用,可以保留树种土壤的大量水分,保证树种的成活率。在进行造林整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整地的时间和选择方式。首先,在整地时间上,要以雨季为主,尽量不选择秋季;对于整地方式,要在遵循保护原有植被不被破坏的原则上,进行地表径流的拦截。整地技术的实施与操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案,不可根据以往的经验盲目操作,这样有可能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损害当地原有的植被。一般来讲,不同的整地模式对于地表径流的拦截效果不同。对于造林整地的模式选择,在平坦的地区选择鱼鳞坑和小坑;山坡修筑拦水埂更容易进行地表径流的拦截。 

  4抗旱造林技术 

  4.1混浆植苗袋造林技术 

  混浆植苗袋造林技术要根据选择树种的特征和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把树种放入配制有营养的混浆植苗袋中,让树种通过吸收充分的营养茁壮成长。该技术操作的要点就是要在塑料袋中用水和土相混合,进行充分的搅拌形成泥浆,把树苗的根部插入泥浆后,将塑料袋放入栽植坑,再用土掩埋好,修好树盘,浇透坑水。在进行这一系列操作之前,注意要先将塑料袋底扎几个小眼,保证树苗的根系能够扎出。通过这种技术能够防止树苗根部流失水分,即使在不下雨的情况下,水分也能保持2个月。 

  4.2容器苗造林技术 

  容器苗技术是指通过带有营养的容器培育树苗,这种造林技术对于裸根苗能够提升其成活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会出现缺苗的现象,容器中的营养能够针对缺苗进行补植,给树苗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其根系的完整,提高树苗的生长速度。因此,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这种技术。 

  4.3地膜覆盖造林技术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水分的流失与缺失。采用地膜覆盖造林技术,主要通过在树苗上覆盖地膜以起到保水的作用,通过这种技术能够促进树苗体内的水分循环,改善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的温度,增强树苗的抗逆性,大大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4.4应用固体水造林技术 

  在抗旱造林技术中,应用固体水的技术比较广泛。该技术是采用物理化的原理,改变水的物理性质,使其流动性改变成固体性,也就是将动态的水变成固态的水。通过这样的作用机理,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固态水通过降解作用使水分缓慢释放,能够使水分被植物吸收。能够保证树苗生长周期的水分,树苗不会因为严重缺水造成死亡,从而提高树苗的成活率。 

  4.5保水剂在造林技术中的应用 

  保水剂在抗旱造林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造林技术中做到节水保水。首先,保水剂自身具有强力的吸水功能,与土壤混合后形成的吸水土含水量较高,使土壤中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去供应树苗的生长。它的吸水性使粘附在根系表面的吸水凝胶缓慢释放水分,能够起到即使在干旱的天气也能将水分保留在树苗根系的作用,而且在雨天具有充分的储水功能。保水剂还能缩短树苗的生长周期,能长时间地保证树苗根部充足的水分,并且通过土壤的改良,提高温度促进幼苗的生长。保水剂在造林中的应用方法一般分为蘸根法、直施法和种子丸法,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地区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并注意保水剂的浓度配比和与农药混合使用的情况,确保保水剂的使用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气候的原因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尽人意,再加上近年来人为的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节约水资源的基础上,恢复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因此,在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的应用上,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规划,选择符合地域特点的技术方法,确保造林的成活率。